问题 | 公开宣判对于所有案件来说是必须的吗? |
释义 | 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都要公开宣判,除特殊情况外。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都适用公开审理原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法院审判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开庭和判决等步骤。人民法院应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判决。判决书应及时发送给当事人,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上诉权利和期限。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 法律分析 一、任何案件都要公开宣判吗? 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都要公开判决。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没有任何规定可以不公开宣判。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1、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3、对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应当决定不公开审理。 二、法院审理宣判程序是怎样的? 1、起诉 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书后15日内提起诉讼 2、受理 人民法院收到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案件由审判员或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3、开庭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将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诉讼程序。开庭审理终结,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 4、判决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结语 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都应当公开宣判,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除非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等特殊情况。法庭应当在受理案件后及时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并在开庭前通知当事人和公告开庭信息。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将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最终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将公开宣告,并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和期限。人民法院应当在六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一百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