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退休后养老金能拿多少 |
释义 | 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储蓄额÷计发月数,缴的越多,储蓄额越多。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工资)/2*缴费年限*1%。 一、内退与提前退休的区别 1、针对人群:提前退休针对特殊工种人群、丧失劳动力的职工、公务员等;内退并不对人群工作性质有特殊要求,只需符合内退条件就可以申请。 2、内退享受的是在职待遇工资发放,而退休是按照退休金发放,在资金上会有差别,考虑到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数(根据计发月数表,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39)。 3、养老金领取与工作年限挂钩,而内退是在职待遇,也就是按照正常缴纳社保,在计算累计缴费时间上也会稍多一些,养老金的额度也会相对稍多,但养老金的相关因素还有退休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基数等因素,具体多少是不能确定的。 二、养老保险怎样计算 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3、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是用于记录参保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从单位缴费中划转计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上述两部分的利息。它是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以及跨统筹范围转移、退休前退保、退休前出境定居或死亡终结基本养老关系时,领取个人账户有关待遇的主要依据。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个人设立的唯一的、用于记录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从企业缴费中划转记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上述两部分的利息金额的账户。个人账户是职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主要依据。 三、合肥社保退休金最低是多少 1、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同时达到退休年龄,可以领取养老金待遇。养老金的计算是根据退休时所在省(直辖市)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累计缴费年限、历年的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的累计额几个指标综合计算的。鉴于这些指标都是未知数,没有办法测算。只有这些指标都能提供才能精确计算出来。因此只能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知道拿多少钱。每个人参保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退休工资也是不一样的。2、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3、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