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披露问题
释义
    未成年犯罪有案底,但犯罪资料不得随意调阅。未成年人犯罪时不满18周岁且被判刑5年以下,不需要报告犯罪记录,且记录应封存,不能被调查。对未成年犯罪者,我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法律分析
    下面我将针对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如下:
    未成年犯罪是会有案底的,不过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非司法机关办案不得调阅。
    《刑法》第一百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任何单位、组织、个人都不能调查18岁以前判刑5年以下的犯罪记录。
    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保护与社会再融入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保护与社会再融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时,我们必须平衡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社会的安全需求。一方面,我们需要确保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不会长期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未来。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披露。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再融入计划,帮助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重建他们的生活和未来。这包括提供教育、培训、职业指导和心理支持等资源,以帮助他们摆脱犯罪的阴影。只有通过综合的保护和支持措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保护与社会再融入。
    结语
    保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与社会再融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平衡隐私权和社会安全需求时,我们应限制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披露。同时,建立全面的社会再融入计划,提供教育、培训、职业指导和心理支持等资源,帮助他们摆脱犯罪的阴影。只有通过综合的保护和支持措施,我们才能实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保护与社会再融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