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审做伪证需要在起诉吗 |
释义 | 有人做伪证那么证据无效,追究伪证人员责任,继续收集证据。 做伪证,不同的人员涉嫌的罪名是不一样的,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被发现会被起诉。 所谓伪证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构成本罪,行为人的伪证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即发生在侦查、起诉、审判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行为人作虚假证明还是虚假鉴定,以及虚假记录或翻译,只要实施行为之一,便足以成立本罪。 一、证人作伪证该怎么办 1、如果是在刑事事件中做了伪证,导致法院判刑错误,那么作伪证人是违法犯罪的,如果是是民事案件中做伪证,一般法院会根据作伪证人造成法院裁判结果的严重性来进行对做伪证人处罚,一般都是警告、罚款还有拘留等形式; 2、实践中,不管是什么案件,只要是国家公安机关介入或者是法院介入,那么什么事情就都需要讲证据,案件的证据一般有物证和人证,主要是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证明我们做了什么没有做过什么,比如如果我们涉及到一个偷盗案件中,而我们是公安机关的怀疑对象,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要证明我们跟这起偷盗案没有关系,就需要有不在场证明等,在被偷盗的这段时间内有没有人可以证明我们没有去偷盗,这个时候如果在东西失窃的这段时间我们有人证可以证明我们不能去偷盗的,此人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人证去法院进行作证,当然,此证人出庭作证是需要对方自愿的,如果对方不愿意出庭为我们作证,我们是不能强求的,但是如果此人出庭作伪证的话,如果是在刑事事件中做了伪证,导致法院判刑错误,那么作伪证人是违法犯罪的,如果是是民事案件中做伪证,一般法院会根据作伪证人造成法院裁判结果的严重性来进行对做伪证人处罚,一般都是警告、罚款还有拘留等形式; 3、在刑事案件中,如果我们故意向法院做虚假证明,那么这就构成了妨碍司法罪,法院及公安机关如果查出我们做虚假证明,法院会根据我们做虚假证明情节的严重性及对整个案件的影响性来对我们进行处罚,如果情节轻的话,那么法院会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我们做伪证对法院判断案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及后果的,那么法院是会对我们进行十五天以内的拘留的,同时还可以对我们进行一千元以内的罚款;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刑事伪证罪指的是什么 1、刑法中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须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认为,伪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 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3)主体要件: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4)主观要件: 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陷害他人的意图或者隐匿罪证,就不能以伪证罪论处。如行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认真,或者学识、业务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错误的鉴定结论、记录、翻译,或者因错记、漏记、错译、漏译等而不能反映原意,等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