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
释义 |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未及时订立书面合同,应在一个月内完成。若在用工前就签订了合同,则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建立。 法律分析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了彼此之间的劳动关系。自单位用工之日起,就建立了劳动关系,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项协议。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终止: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终止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雇主应注意遵守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和休假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而劳动者则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如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另外,劳动合同的终止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如双方协商一致、合同期满、解除合同等。在终止合同时,双方应当履行通知期限和支付相应的赔偿或补偿。因此,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终止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对雇主和劳动者都至关重要。 结语 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劳动关系应当以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双方应注意遵守工资、工时、休假等法律规定,并了解自身权益如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劳动合同的终止也需符合法律规定,如协商一致、合同期满、解除合同等。了解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对雇主和劳动者都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集体协商机制】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