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可以做证人吗? |
释义 | 未成年可以做证人。 我国民诉法和证据法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不能作证,没有规定证人的最低年龄限制,同时规定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证人证言是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一项重要证据种类,有时候证人出庭作证的证言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成年证人一般可不出庭作证。 但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依法可以作证。年幼的人,能否作为证人,应视其智力发展状况,判断其能否辨别是非,正确表达。如果该未成年人对其所感受的案件事实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则可以作证人,此时应该肯定他的作证能力,允许其作证。 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可以作证人,但是至于是否要出庭作证还是取决于未成年人的意愿,我国法律在该问题上侧重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出庭作证的情况较为少见,实践中多表现为书面证言。 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 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予以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3、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 4、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综上所述,我国民诉法和证据法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不能作证,没有规定证人的最低年龄限制,同时规定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