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承包土地后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影响,涉及到多个法律法规和政策。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承包人应当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强制性指标,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占用耕地。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承包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土地污染。此外,承包人还需要遵守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承包人应当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强制性指标,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占用耕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第二十四条“土地利用应当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保护耕地,防治土地污染,保护土地生态系统”; 3.《关于实施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见》第二十六条“各地要按规划要求,切实保障耕地质量不降低”;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应当有利于农民增加农村集体和本人收入,同时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保障生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