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当得利之债的类型有哪些? |
释义 | 不当得利的类型及解决途径 本文介绍了不当得利的两种基本类型: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受益人在缺乏给付目的的情况下获得他人的财产或利益。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获得的不当得利。解决不当得利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具体选择取决于案件的金额和复杂程度。诉讼时效为两年,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法律分析 一、不当得利之债的类型有哪些? 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 1、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这种欠缺给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给付目的,也可以是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或者是给付目的不达。这里的给付目的,即给付的原因。给付者给与财产总有一定目的或原因,或为债务的消灭,或为债权的发生,或为赠与,这里的目的或原因就成了受领给付者受取利益的法律上的根据。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给付目的(原因)不存在或不能达到,那么受领给付者的受有利益便会因为无法律上的根据而成为不当得利。 2、非给付不当得利 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人的行为,又可分为受益人的行为、受损人的行为和第三人的行为。基于这些事由构成不当得利的原因,是受益者无受其利益的权利,所以,非给付不当得利的“无法律上的原因”即为受益者无权利而受有利益。 二、不当得利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1、协商 如果发生不当得利行为,本着和平的原则,如果案件涉及的金额不大,案情不复杂。双方当事人可以自己协商,如果能协商一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调解 产生不当得利纠纷可以申请调解,调解之后,如果能达成协议,签订调解书,双方遵照调解书执行。 3、诉讼 不当得利纠纷可以通过法院上诉解决,诉讼时效是两年。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只有对涉及不动产的案件才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它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管辖地的确定是相同的。其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结语 不当得利纠纷的解决途径多种多样。首先,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特别是对于金额不大且案情不复杂的情况。其次,申请调解也是一种解决途径,调解成功后,双方可以签订调解书并依法履行。最后,如果无法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诉诸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两年,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对于涉及不动产的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基层人民法院负责管辖此类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章 不当得利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章 不当得利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章 不当得利 第九百八十六条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