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骨折患者误工期限一般为多长时间? |
释义 | 工伤赔偿中的误工时间确定:受伤未残的,根据医疗机构证明确定;因伤致残的,从伤害耽搁工作之日至定残前一天;因伤害死亡的,从事故发生至死亡。相关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赔偿,并保护劳动者权益。 法律分析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误工费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我们金华中级法院的细化标准中规定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伤残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由法院委托签定机构确定治疗终结时间。根据这两个规定,我们知道确定误工时间脉络,结合本地实践,按受害人的伤势程度,具体分析如下: (一)受害人无伤残的 这种情况的误工时间确定是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在赔偿中,住院治疗的按住院时间加上医院诊断证明书中出具的建休证明的时间确定;没有住院治疗的按医院诊断证明书中出具的建休证明的时间确定。所以,如果伤势不是很重,建议别忘了开医院的诊断证明书。如果对这段时间的确定在处理时有异议的,由赔偿义务人来举证,一般是申请鉴定处理。 (二)受害人因伤致残 这种情况的误工时间确定从受到伤害耽搁工作之日计算至定残之日的前一天,规定是很明确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有的受害人迟迟不去鉴定,会认为推迟鉴定会增多误工时间。出现了这种情况,金华中级法院在细化标准中强调了伤残评定时机,这个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在司法鉴定过程中,为了有个一致的标准,对误工时间有两种确认方式,一种在符合伤残评定时机提出评定的,在鉴定书中进行确认定残日前一天;如果不在伤残评定时机的,鉴定机构直接确定误工时间的长短。 (三)受害人因伤害死亡的 这种情况的误工时间确定从事故发生开始计算,至受害人死亡之时止(或有的因受害人死亡不计算误工费,因死亡赔偿金已补偿预期收入)。 这类赔偿还要根据相关医疗机构开具的医疗证明来进行赔偿,相关的当事人要保留好这类证据。我国的相关用人单位和社保保险单位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这类工伤人员的工伤进行相应的赔偿,保护这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结语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对于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误工费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时,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伤残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根据相关法规和实践,对不同情况下的误工时间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确认。用人单位和社保保险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伤人员的工伤进行相应的赔偿,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是,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