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虐待罪是由下列要件构成的,主体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和受害者的人身权利。 一、如何认识家庭暴力问题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一)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受暴者的人身权利,具体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主权、性权利等。 (二)施暴者在客观上对受暴者实施了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伤害、凌辱或压迫等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方式。 (三)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 (四)家庭暴力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但涉及不到过失的问题。 二、老师殴打学生一定构成虐待罪吗? 老师殴打学生的行为通常是不会构成虐待罪的。虐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侵害的客体为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老师殴打学生侵害的则是学生的一般人身权利,虽不构成虐待罪,但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等。 三、虐待罪致死需判多少年 虐待罪致死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虐待罪有四个认定,分别是: 1、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是故意; 2、犯罪主体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是实施了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4、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和受害者的人身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