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精神病成年人需设监护人,根据《民法典》规定,18岁以上为成年人,未成年人需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行为也适用该规定。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满18岁了就不需要监护人了,因为只有未成年人才需要监护人。但如果成年人是不能辨认或者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就需要设置监护人。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必要性与实施效果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必要性与实施效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未成年人在心智和生理上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需要监护人来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安全。监护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负责任的成年人。监护制度还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不良行为和犯罪活动,保护他们免受各种潜在的危害。然而,监护制度的实施也需要考虑到平衡未成年人的权益和自主性,避免过度干预和限制他们的发展。因此,制定合理的监护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监护制度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结语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实施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安全至关重要。它确保了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监护制度还有效预防了不良行为和犯罪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潜在危害。然而,我们也应平衡未成年人的权益和自主性,避免过度干预和限制他们的发展。加强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并制定合理的监护政策和法规,是确保监护制度最佳效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