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汽车违规行驶将扣除几分?
释义
    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违法行为扣3分,罚款50元。交通违章扣三分的情形包括超员、超速、超载、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违法行为将受到警告或罚款的处罚。
    法律分析
    一、汽车不按规定道路行驶扣几分
    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通常指不按车道行驶,压线、骑线行驶,违法行为有以下三种:
    1、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违法代码:
    43120、处罚标准:扣3分,罚款50元。
    2、驾驶机动车在城市快速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违法代码:
    13550、处罚标准:扣3分,罚款50元。
    3、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违法代码:
    60230、处罚标准:不扣分,罚款50元。
    二、交通违章扣三分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道路交通违法记分分值》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3分:
    (一)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以外的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
    (二)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的;
    (三)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
    (四)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低于规定最低时速的;
    (五)驾驶禁止驶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驶入高速公路的;
    (六)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
    (七)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
    (八)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的;
    (九)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超车、让行的,或者逆向行驶的;
    (十)驾驶机动车违反规定牵引挂车的;
    (十一)在道路上车辆发生故障、事故停车后,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和设置警告标志的;
    (十二)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
    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侧向间距,做到“礼让三先”——先慢、先让、先停,绝对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以致形成僵持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结语
    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是每个驾驶者的责任。不按规定道路行驶将面临扣分和罚款的处罚。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车道行驶扣3分,罚款50元;在城市快速路上不按车道行驶同样扣3分,罚款50元;而在其他道路上不按车道行驶则罚款50元但不扣分。此外,根据《道路交通违法记分分值》规定,一些交通违章行为也会被扣3分,如超载、超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安全距离,礼让他人,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道路安全。
    法律依据
    机动车登记规定(2021修正):第四章校车标牌核发第六十三条已取得校车标牌的机动车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并将校车标牌交回核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专用校车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校车使用许可被吊销、注销或者撤销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并将校车标牌交回核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机动车登记规定(2021修正):第四章校车标牌核发第五十八条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校车使用许可,应当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教育行政部门送来的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在一日内通知申请人交验机动车。
    机动车登记规定(2021修正):第四章校车标牌核发第六十条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后,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领取校车标牌。领取时应当确认表格信息,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校车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
    (三)机动车行驶证;
    (四)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校车使用许可;
    (五)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校车运行方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领取表之日起三日内核发校车标牌。对属于专用校车的,应当核对行驶证上记载的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对不属于专用校车的,应当在行驶证副页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