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与判决的异同 |
释义 | 民事调解与法院判决在条件、意志、格式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民事调解书是确认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体现双方意愿,格式简单,签收后即具法律效力。而民事判决书是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体现法院权力,格式复杂,需经上诉期限后才生效。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普通程序六个月,简易程序三个月,二审三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调解书与判决书的法律效力平等,一审判决可上诉。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法院调解和法院判决有什么区别? 1、适用的条件不同。 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当事人自愿、合法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而予以认可时适用的法律文书。民事判决书则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经过审理,就案件依法作出判决时适用的法律文书。 2、体现的意志不同。 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在合法的前提下,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着重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民事判决书主要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行使的国家审判的权力。 3、反映的及其文书格式不同。 民事调解书的格式较为简单;内容扼要;民事判决书的格式较为复杂、且内容详实。 4、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 民事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一审民事判决书在送达当事人后并不立即生效,只有超过了法定的上诉期限,当事人不上诉的,才发生法律效力。 二、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七十六条二审审限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在民事诉讼中,调解和判决是完全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双方当事人接受法院的调解方案,在调解书上签字以后调解书就马上发生了法律效力,而且跟民事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是平等的,而一审的判决书出来以后,如果对一审判决有争议是可以上诉的。 结语 调解和判决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力。调解书是法院确认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体现双方意愿,格式简单,立即具有法律效力。而判决书是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作出的裁决,体现法院的审判权力,格式复杂,法律效力需要经过上诉期限确认。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后,调解书与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是平等的,但对一审判决有争议时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