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掩饰隐瞒30万判缓刑可能吗
释义
    掩饰隐瞒三十万的判缓刑的几率比较少,如果自首的话可能会从轻处罚,有立功的情节的也是能够从轻处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是三至七年。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总额十万元以上就是情节严重,所以隐瞒30万最低也要判处三年。
    这个罪名属于量刑规范化的罪名,每个省都有量刑的细则。以安徽为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总额达到10万元的,在3-4年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每增加10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不考虑其他情节的话,涉案金额30万大概的基准行在3年2个月到4年2个月之间。而积极退赃、取得谅解都是可以从轻处罚的情节,积极赔偿全部损失并取得谅解的,最高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
    但是如果没有自首、立功、从犯等可以减轻处罚的情节的话,不能在法定刑以下量刑,也就是最低不能低于三年。而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是量刑不能超过三年(可以是三年),所以缓刑有可能,但机会比较小。而取保候审对于刑期的要求比缓刑要宽松一些,因此争取到取保候审的机会更大一些。
    一、在什么条件下能判缓刑:
    我国法律对适用缓刑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即可适用缓刑。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缓刑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6: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