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裸贷背后有哪些法律问题?
释义
    民间借贷利息法律保护最高年利率为36%,超过部分可要求返还或冲抵本金和未付利息,合同中约定的高额罚息不受法律保护,裸贷是不合法的,可报警寻求保护。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从定义上来说,而所谓的“裸贷”也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民间借贷中不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法律是保护的。
    对于已经支付了的利息,在不超过年利率36%部分,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的,法律不予支持,
    但是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即便支付了,借款人有权要求返还或直接冲抵本金和未付利息,法院是支持的。
    简言之,对于已经支付了的利息,法律保护的最高年利率为36%,未支付部分,法院支付的年利率为24%。
    尤其是,他们往往在合同中约定借款逾期后巨额的罚息,比如约定逾期后每天按1%甚至更高收取罚息。
    有些媒体还报道,有些借款人只借了几千元,几个月或者一年后,却要归还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这说明,借款利息翻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不等。
    这样的借贷,即便不存在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而无效的因素,其超出法律规定的高额利息和罚息,也是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的。
    严格来说,裸贷是不合法的,一旦认定合同无效,利息是不予支持的。
    而超过年利率24%部分,如果你没有支付利息,出借人起诉到法院后,即便认定合同有效,
    法院也不保护那些高息,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借了几千元还不起几个月、年把时间后变几万元十几万元。
    再者,如果对方继续威胁、甚至有证据证明其在网上传播、出售裸体照片、视频,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保护。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语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其中包括了所谓的裸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律保护民间借贷中不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已支付的利息中,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借款人有权要求返还或冲抵本金和未付利息,法院支持此要求。对于借款逾期后约定的高额罚息,即使合同有效,也是不合法且不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借款人无需担心借款利息的高额增长,同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五章 金融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一)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三)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五)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七)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八)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九)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是指国务院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八)经理国库;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依照本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四章 信托当事人 第三节 受益人 第四十六条 受益人可以放弃信托受益权。
    全体受益人放弃信托受益权的,信托终止。
    部分受益人放弃信托受益权的,被放弃的信托受益权按下列顺序确定归属:
    (一)信托文件规定的人;
    (二)其他受益人;
    (三)委托人或者其继承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