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较大安全事故的定义及判定依据 |
释义 | 安全生产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根据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经济损失来确定等级。预警预防机制包括事故监控与信息报告和预警行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公安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信息。企业应急机构接到报告后,按照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判断,并确定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则应急响应关闭。 法律分析 较大事故的定义为: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通常,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其制定依据主要来自伤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只要达到任何一个等级的条件,就会被视为相应层次的安全事故。 一、安全生产事故定义 一是特别重大事故,这种事故一般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是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是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是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预防机制 (一)生产安全事故监控与信息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向公安110报警,同时报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现场有关人员或单位可越级上报。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主要危害物质及危险源、事故性质、波及范围、事故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二)预警行动 各企业生产安全应急机构接到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迅速按照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事故发生地的危害进行辩识评估,确定事故影响的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从而对警情做出准确及时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并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则应急响应关闭。 拓展延伸 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有四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有四原则: (一)是严格依法认定、适度从严的原则; (二)是从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当前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事故认定范围不宜作大的调整; (三)是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结语 较大事故的定义为: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其制定依据主要来自伤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只要达到任何一个等级的条件,就会被视为相应层次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生产中,我们需要重视事故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法律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