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先调解还是先开庭? |
释义 | 开庭前先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开庭,判决前可再次调解。先行调解适用于适宜调解的民事纠纷,但当事人拒绝调解除外。双方需了解此程序,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法律分析 开庭之前是先调解吗 是的,起诉后开庭前先调解,调解不成就开庭,判决前再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的,如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第一百二十二条先行调解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因此,对于在纠纷中,法院是需要在开庭之前进行调解,如果双方不同意调解那么将会进入到诉讼审理程序。这对于双方来说是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才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进行维权。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延伸 法庭调解与开庭审理: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法庭纠纷解决过程中,调解与开庭审理是两种常见的选项。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中立人的帮助,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开庭审理则是通过法官主持庭审,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最终作出判决。在选择调解还是开庭审理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案件性质、当事人意愿、证据充分性等。调解可以快速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关系,但可能达不到法律公正性要求;开庭审理则确保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但时间和费用成本较高。因此,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权衡,以达到公正、高效、经济的纠纷解决目标。 结语 调解是在开庭之前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签署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或者一方反悔,法院将及时作出判决。在民事纠纷中,了解开庭前的调解程序对于维权非常重要。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