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的会计如何处理 |
释义 |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理解追溯调整法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新准则规定,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笔者认为,对于“列报前期最早期初”可通过以下假设来理解: (1)假设只追溯调整资产负债表(假设是年度报表,下同)。资产负债表是余额报表,报表中的金额是累计余额;由于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只有期末数与期初数的比较,这时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可定义为: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2)假设只追溯调整利润表。利润表是期间报表,表中的金额是本期(本年)发生额,与其他期间发生额无关;由于现行的利润表是本期数与上期数的比较,因此,只需追溯调整列报当期的上期数。这时的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可定义为: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列报前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该定义中追溯调整的期间是指“列报前期”,而不是“以前各期”。 (3)假设要追溯调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的一张主要会计报表。该表也是期间报表,是本年(本期)金额与上年(上期)金额的比较,而且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栏中都有“本年年初余额”项目,这实际上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把整个会计期间分为以下几个期间:以前会计期间至上年年初、上年、本年。这时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定义为: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该定义中的“列报前期期初”与原定义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仅有两字之差。 (4)假设要编制不相临的两个期间的比较财务报表。这时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这也是新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由此可见,新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更具有一般性,更全面。 其实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就是比较财务报表,只不过是两个相临期间的比较,所以当企业不编制不相,临的两年期间的比较财务报表时,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就是第三种假设中的定义,即“列报前期最早期初”就是指“列报前期期初”。 二、会计报表的调整或重述 新准则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进 该内容由 梁勤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