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事登记的效力有哪些 |
释义 | 商事登记的主旨是商法人必须经过登记和公告才能取得法律人格,未经登记的商法人不能成立,其行为不能视为商行为。商事登记对商事主体的效力体现在商法人成立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的行为人无权享有商人权利。商事登记也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履行登记和公告程序才能保护第三人的权益。商事登记不仅是商法人取得法人资格的前提,也是非法人商事主体取得经营资格的前提,未经登记的无照经营行为被我国法律严禁。 法律分析 商事登记是商法人获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及宣告,商法人不能成立,其行为不能被视为商行为。商事登记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商事主体的效力;二是对第三人的效力。 (一)商事登记对商事主体的效力: 1.商事登记是商法人取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及公告,商法人不能成立。 2.商事登记不是商法人取得商事主体资格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程序,行为人实施了商行为,同样可以享有商人的权利并履行商人的义务。 3.商事登记是各类商事主体成立的必要条件,未经商事登记程序,行为人即使实施了商事经营活动,也不得享有商人的权利。 我国,商事登记不仅是商法人取得法人资格的前提条件,也是非法人的商事主体取得商事经营资格的前提条件,我国法律严禁未经登记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1.必须登记的事项在未履行登记或已履行登记但尚未公告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 2.应登记事项在得到正确登记和公告之后对行为人和第三人之保护。 3.已登记事项在公布发生差错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 拓展延伸 商事登记的效力及法律后果 商事登记是指将商事主体的相关信息登记在商事登记机构的行为。商事登记的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事登记具有公示作用,能够向社会公示商事主体的基本信息,提供信息透明度和可查性。其次,商事登记是商事主体取得法律地位和权益的重要手段,登记后,商事主体享有法律所赋予的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此外,商事登记还具有证明作用,登记证明可以作为商事主体行使权益、参与交易和证明身份的有效凭证。商事登记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未经登记的商事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保护的限制,登记信息的变更或注销也需要符合法定程序。总之,商事登记的效力和法律后果对于商事主体的合法性、信用度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商事登记是商法人获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对商事主体和第三人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商事登记确保商法人的合法地位,未经登记及宣告,商法人不能成立,其行为也不能被视为商行为。对商事主体而言,商事登记是成立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的行为人无法享有商人的权利。对第三人而言,商事登记保护其合法权益,未履行登记或未公告的事项无法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商事登记具有公示、证明和保护作用,为商事主体提供信息透明度和交易安全。因此,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对于商事主体的合法性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 第十二条 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给予书面答复,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 第三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有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还应当执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的一个月内,应当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020修正): 第十条 下列证件、证照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执法证件等; (二)国家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书、批准证书、资格证书、权利证书等; (三)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等法定出入境证件。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的徽章可以将国徽图案作为核心图案。 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