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防止身份证被他人冒用的方法 |
释义 | 追究泄露身份和冒用身份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冒用他人身份证或使用骗领的身份证将受罚款或拘留,伪造、变造的身份证将被收缴。泄露居民身份证信息的国家机关或单位工作人员将面临刑事追责或拘留和罚款,单位负责人还将面临拘留和罚款,如造成他人损害,还需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可以走法律程序追究泄露您身份的相关机构以及冒用您身份的人的法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最新修正本)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身份证保护策略:预防身份信息泄露的有效措施 身份证保护策略是确保个人身份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为预防身份信息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首先,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避免遗失或被盗。其次,不随意透露身份证信息,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网络上。另外,定期检查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此外,谨慎使用身份证复印件,避免被他人利用。同时,加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和防病毒程序。最后,如发现身份信息被冒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与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身份信息泄露,保护个人身份安全。 结语 保护个人身份信息是每个人的权利,如发现身份信息泄露或冒用,可依法追究相关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身份证或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将受到罚款或拘留处罚,并追缴违法所得。同时,国家机关或单位工作人员泄露个人信息也将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为预防身份信息泄露,我们应妥善保管身份证件、谨慎透露信息、定期检查个人信用报告,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如发现身份信息被冒用,应及时报案并采取必要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有效保护个人身份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居民身份证式样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统一制作、发放。 居民身份证具备视读与机读两种功能,视读、机读的内容限于本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项目。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同时废止。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领取的居民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依照本法在2012年1月1日以前领取的居民身份证,在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后,原居民身份证的停止使用日期由国务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三章 使用和查验 第十三条 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 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