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事人未带身份证,法院如何办理? |
释义 | 开庭当事人未带身份证,需提供其他能证明身份的证件。法庭要求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以确认当事人身份,可使用驾驶证、居住证、户口簿等。委托律师代理时,律师可通过律师调查令和授权材料查询对方身份信息。 法律分析 开庭当事人没带身份证,那么需要提供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 因为目前我国的法律并没有规定,当事人在开庭时必须携带身份证。但是必须携带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明,例如驾驶证、居住证、户口簿等证件,以便于法院核实。进入法庭人员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不局限于身份证的。进入法院被要求出示证件,是为了确认案件当事人身份,否则法院有错案风险。 如果是委托律师代理该案件。那么在公安机关进行立案时,公安机关一般会空出被告的身份信息。法院受理之后,律师会向法院申请律师调查令。律师带着律师调查令和授权材料,通过网络手段查询到对方的身份信息。 拓展延伸 当事人身份证丢失,法院如何处理? 当事人身份证丢失,法院在处理此类情况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法院会要求当事人提供其他可证明身份的文件,例如户口本、驾驶证等。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人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辅助证据来确认其身份。此外,法院还会与公安机关合作,通过查询身份信息数据库来核实当事人的身份。如果无法确证当事人的身份,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补办身份证或委托律师代理。总之,法院在处理当事人身份证丢失的情况时,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和途径,确保公正、合法地进行案件处理。 结语 开庭时,当事人未携带身份证,应提供其他可证明身份的材料。法律并未规定开庭必须携带身份证,但需提供能核实身份的证明,如驾驶证、居住证、户口簿等。法院要求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以确认当事人身份,避免错案风险。委托律师代理时,可通过律师调查令和授权材料查询对方身份信息。身份证丢失,法院会要求其他可证明身份的文件,或采取证人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辅助证据,与公安机关合作查询身份信息。确保公正、合法地处理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六条 进入法庭的人员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持有效工作证件和出庭通知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律师可以通过专门通道进入法庭。需要安全检查的,人民法院对检察人员和律师平等对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