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冒领养老金现象怎样处罚? |
释义 | 只要达到社保15年缴费年限并且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近几年冒领养老金的情况很常见,那么养老金冒领人员该如何处理呢? 问:对冒领养老金现象怎样处罚? 答:离退休人员死亡后隐瞒不报,其亲属或他人冒领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冒领者退还冒领养老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对拒不退还冒领金额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骗取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属于诈骗公私财物行为,骗保入刑为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违法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社保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266条的解释,将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行为纳入刑法诈骗公私财物范围。《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对属于冒领养老金的如何进行处理? 答:发现属于冒领养老金的行为的,由县社保经办机构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并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同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问:如何制约错领、冒领的现象发生? 答: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社保经办机构每年应汇同乡(镇)事务所和村委会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 一旦发现冒领养老金的人员,不仅冒领的养老金会被追回,当事人还要受到处理。目前相关部门已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从而制约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