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追诉时效应如何计算 |
释义 | 追诉期限一般从犯罪行为之日起计算,但对于连续或继续犯罪行为,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罪追诉期限从后罪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可延长的情况包括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但未立案、以及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需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这样。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例如:对于非法拘禁罪,属于典型的继续犯,在非法使他人失去人身自由时,成立犯罪既遂,在非法拘禁状态结束时犯罪终了。因此非法拘禁罪的追诉时效应当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另外,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追诉时效延长: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3、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拓展延伸 追诉时效应的适用范围及计算要点 追诉时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犯罪行为的追诉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超过时效则无法追诉。追诉时效的适用范围包括不同犯罪行为的时效规定,如盗窃、故意伤害等。计算追诉时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犯罪行为的性质、被害人的年龄、起诉的时间等。一般来说,追诉时效的计算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开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时限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要点可根据不同法律体系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应用,以确保追诉时效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结语 追诉时效是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的追诉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限制。根据不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相关法律规定,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和要点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但对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计算从终了之日开始。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前罪追诉期限从后罪之日起计算。此外,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未立案、以及特殊情况下认为必须追诉的,追诉时效可延长。准确计算追诉时效,确保合法性和准确性,需要根据具体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应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