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冒名顶替罪上学是违法还是犯罪的?
释义
    冒名顶替罪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冒名顶替可能涉及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等。冒名者所获得的各种国家许可应予以撤销。冒名顶替可能涉及伪证罪和包庇罪,有可能被判处实刑。伪证罪是指故意做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包庇罪是指明知犯罪分子而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冒名顶替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活动,应依法查处。冒名顶替可能会被判处实刑。
    法律分析
    一、冒名顶替罪上学是违法还是犯罪的?
    是违法的行为。
    1.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2.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所窃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故在《刑法》上,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3.应当认定为侵犯个人身份权(包括并不限于姓名权、受教育权,还包括其他各种身份权,譬如银行贷款名义、个人信用等),被侵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身份、恢复真正身份,赔偿损失等。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譬如公务员资格、教师等,是欺诈取得,应予以撤销。
    二、冒名顶替有什么后果?
    冒名顶替可能会涉及到伪证罪以及包庇罪,有可能会被判处实刑。
    1.冒名顶替纠纷属于的罪名有涉及到伪证罪以及包庇罪两种罪名。《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湮灭罪迹、隐匿、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3.冒名顶替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时有发生,冒名顶替的有的是同车的证人,4.冒名顶替经常涉及到伪证罪以及包庇罪两种罪名。冒名顶替构成两罪的情形:伪证罪与包庇罪都是故意犯罪,都有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罪行,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冒名顶替罪案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作假证包庇犯罪分子,其目的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这类案件只按包庇罪定罪处罚,实际上是不区分犯罪主体,混淆了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区分两罪的关键,一是从主体去区分,是否具有证人身份。冒名顶替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时有发生,冒名顶替的有的是同车的证人,有的是亲朋好友,动机各有不同,严重的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活动,应该依法查处。
    冒名顶替,经常涉及到的最有伪证罪和包庇罪,是极有可能会被判处实刑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当中证人鉴定人等对于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有故意做虚假证明的嫌疑以及行为。包庇罪指的是,明知道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还要进行作假,帮助掩盖其罪行。
    结语
    冒名顶替行为涉及伪证罪和包庇罪,可能会被判处实刑。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包庇罪是指明知犯罪行为却作假证明,掩盖罪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冒名顶替严重扰乱司法机关的正常运作,应予以依法查处。因此,冒名顶替行为的后果可能包括被判处实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六条 本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五章 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第六十三条 监狱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罪犯进行扫盲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经考试合格的,由教育部门发给相应的学业证书。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3: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