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我国对结婚年龄限制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对结婚年龄的限制如下:【法定结婚年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一)男女结婚年龄—确定的依据: 法定婚龄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我国原有旧版法律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后续修改该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二)男女结婚年龄—最新规定: 《民法典》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没有改变,仍维持以前旧款法律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即《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才能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才能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应尽的责任。《民法典》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控制人口,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二、法定结婚年龄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比如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三、法定结婚年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可见,我国对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法定结婚年龄的适用具有普遍性,对我国国民具有普遍约束力,但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允许少数民族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同时,法定结婚年龄具有强制性,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是不能进行结婚登记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法定结婚年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法律客观: 婚姻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婚姻自由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婚姻问题上为所欲为。有权利就有义务,有自由就有约束。如何处理婚姻问题并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双方、下一代、家庭和社会利益的重要问题。因此,我国相关法律具体指明了婚姻自由的范围,这也可视为对婚姻自由权的限制。这里我们首先说明法律对结婚自主权的限制。1、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法律所确认的准许结婚的最低年龄。我国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在法定婚龄以下结婚,视为非法。2、符合一夫一妻制。我国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禁止重婚。有配偶者只有在配偶死亡后或离婚后才能再行结婚。结婚自由不包括重婚自由。3、禁止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的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因此,下列血亲均依法禁止结婚:①兄弟姐妹;②伯、叔、姑与侄、侄女、舅、姨与甥、甥女;③堂兄弟姐妹、表演兄弟姐妹;4、禁止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患麻疯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5、结婚必须履行法定程序。结婚登记是我国法定的结婚程序。《婚姻法》第7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1994年,民政部公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对此作了具体规定。6、现向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