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
释义 | 市场明显降温,暑期班减半仍招不满学生,部分机构考虑转型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暑假期间,多地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措施也陆续出台。 这对校外培训市场有什么影响? 行业监管趋严 数据显示,我国校外培训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 其中,中小学校外培训的规模约占40%。 截至2020年底,国内教培企业总数超过300万家。 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差异化学习的需求,也暴露出诸多乱象,行业近年陷入“蒙眼狂奔”的无序竞争。 为整肃校外培训市场,相关部门今年打出政策组合拳。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行业监管趋严 数据显示,我国校外培训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其中,中小学校外培训的规模约占40%。截至2020年底,国内教培企业总数超过300万家。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差异化学习的需求,也暴露出诸多乱象,行业近年陷入“蒙眼狂奔”的无序竞争。 为整肃校外培训市场,相关部门今年打出政策组合拳。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将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明确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6月1日,新东方、学而思、掌门1对1等15家校外辅导机构,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原因,被处以顶格罚款。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将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培训的服务对象是差异化个体,而非全体学龄儿童。某些机构单纯追求规模和体量增长,投钱营销,忽略课程建设,加剧了自身经营风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军认为,政策设计的初衷在于规范校外培训,使其成为教育生态的积极组成部分。 培市场明显降温 一系列监管措施出台,让今年暑假变得与以往不同。记者调查发现,校外培训市场热度大不如前,机构态度谨慎、宣传力度减弱,家长的选择也趋向理性。 “本以为自己进入了朝阳行业,没想到转眼变成了夕阳行业。”曹雪萍刚入行一年,在上海一家培训机构教授初一数学。据她介绍,公司的课程只安排到7月份,原定8月份教授下学期新课,目前或取消或调整,已经给家长退费。“公司前几天通知我们,不能动员家长预付下学期学费。目前虽然公众号还在正常运营,但户外投放的广告大都撤回来了。” 3月底,北京首批教培机构获准线下复课。截至目前,海淀区已有56家机构107个培训点获批。曾被戏称为“宇宙教培中心”的海淀黄庄,却因鲜少有机构复课而略显冷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