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的同学在网上发布信息侮辱我,辱骂我,我现在有点想自杀,请问这构成犯法吗?
释义
    发短信、网上侮辱、诽谤与现实中的侮辱诽谤要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轻微情节可要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严重情节可追究刑事责任。侮辱罪、诽谤罪的刑法规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分析
    发短信、网上侮辱、诽谤与现实中的侮辱诽谤要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即如果侮辱、诽谤情节较轻,被害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如果侮辱、诽谤情节严重,涉嫌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的,可申请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拓展延伸
    网络侮辱与辱骂行为的法律责任
    网络侮辱与辱骂行为涉及到法律责任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侮辱他人、辱骂他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同时,如果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您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您有自杀的念头,可以考虑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然而,具体情况需要结合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判断,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意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人的权利,法律会为您提供保障。
    结语
    网络侮辱与辱骂行为涉及到法律责任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侮辱他人、辱骂他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同时,如果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您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您有自杀的念头,可以考虑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意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人的权利,法律会为您提供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六十三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非法删除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除下列情形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未成年人开拆、查阅;
    (二)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依法进行检查;
    (三)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本人的人身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条 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九条 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
    拘传应当发拘传票。
    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