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损害标准如何确定? |
释义 | 交通事故致死的精神损害赔偿没有统一标准,赔偿数额根据多个因素确定。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和调查、检验鉴定、认定和索赔。当事人可选择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对于交通事故致死的精神损害没有统一标准,由于每个人的精神损害承担是不同的,所以赔偿也是不同的,一般根据下列因素确定赔偿数额: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处理流程大致如下: 1、报案,事故发生后,事故各方车辆应停在原地,保留好事故现场,并立即向保险公司和交警部门报案。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送往医院。 2、现场处理和调查,交警部门到现场后,会勘查事故现场,询问当事人、证人并制作询问笔录。 3、检验、鉴定,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4、认定,道路事故认定书应当在制作后三日内分别送达当事人,不服事故责任认定的,可在收到之日起三日内申请复核。 5、索赔,当事人可以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要求和实践应用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要求和实践应用涉及了对个人在精神上遭受损害时的补偿问题。根据法律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证明精神损害的存在、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与被告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实践应用中,法院会考虑多种因素,如精神痛苦的程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受害人的个人情况等,来确定赔偿金额。此外,法律要求赔偿应该是合理和公正的,不能过高或过低。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要求和实践应用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过程,以确保受害人在精神上得到适当的补偿。 结语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并无统一标准,赔偿数额取决于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和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和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处理流程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和调查、检验鉴定、认定和索赔等步骤。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要求和实践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受害人在精神上得到合理和公正的补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