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院误诊带来的严重后果及赔偿方法 |
释义 | 医院误诊导致死亡的赔偿标准和程序。根据《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根据当地收入标准计算,年龄越大赔偿年限越短。其他合理费用也可纳入赔偿范围。赔偿金计算公式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但不完全取决于余命。如对赔偿不满意,可协商或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一、由于医院误诊导致死亡,如何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医院误诊导致死亡的赔偿项目和标准为: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六十周岁以上,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二、医疗事故致死赔偿哪些项目: 1、丧葬费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死亡赔偿金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2)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其他 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 死亡赔偿金赔偿的对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龄太小,赔偿20年就完了,年龄大一点的就是年龄每增加一岁就减少一年。死亡赔偿金采纳了系“继承丧失说”,并非精神抚慰金,其计算公式为: (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2)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3)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4)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 (5)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由于医院误诊导致患者死亡的是属于医疗事故的范畴,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对这个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需要赔偿的项目以及么一项赔偿的实际可以赔偿的金额都是有着一定的标准的,如果对于赔偿有不满意的,可以先与医院方面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医院误诊导致死亡的赔偿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按照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以二十年为计算期限。年龄超过六十周岁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超过七十五周岁的按照五年计算。其他合理费用也可纳入赔偿范围。如果不满赔偿结果,可以与医院协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二十七条 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十四条 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 对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情形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监护人可以随时要求患者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 医疗机构认为前两款规定的精神障碍患者不宜出院的,应当告知不宜出院的理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仍要求出院的,执业医师应当在病历资料中详细记录告知的过程,同时提出出院后的医学建议,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签字确认。 对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医疗机构认为患者可以出院的,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及时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对依照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实施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