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传染病流行原因及应对措施
释义
    不配合导致传染病传播将面临行政、刑事和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方面可能受到警告、罚款或拘留;刑事方面可能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公务罪;民事方面应承担民事责任。传染病传播主要源自患病人和携带病原体者,恢复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也可能继续传播。以上是律师解答的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
    公民或组织不配合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将可能面临相关行政、刑事和民事等三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会被处以警告、罚款或拘留。刑事责任方面,对于不配合抗疫管理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公务罪。民事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传染病传播主要有哪些?
    1.传染源在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可将病原体排出的人和动物,即患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病程的各个时期,病人的传染源作用不同,这主要与病种、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病人与周围人群接触的程度及频率有关。如多数传染病病人在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威胁周围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但有些病人如百日咳患者,在卡他期排出病原体较多,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在痉咳期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逐渐减退。又如,乙型肝炎病人在潜伏期末才具有传染性。
    2.一般说来,病人在恢复期不再是传染源,但某些传染病(伤寒、白喉)的恢复期病人仍可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病原体,继续起传染源的作用。
    3.病原携带者指已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携带者有病后携带者和所谓健康携带者两种。前者指临床症状消失、机体功能恢复,但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个体。这种携带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少数个体携带时间较长,个别的可延续多年,如慢性伤寒带菌者。所谓健康携带者无疾病既往史,但用检验方法可查明其排出物带病原体。这种人携带病原体的时间一般是短暂的。
    #8203;以上就是律师为大家解答的相关法律知识,您了解了吗?
    结语
    公民或组织不配合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将面临行政、刑事和民事等三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可处以警告、罚款或拘留;刑事责任可能构成多项罪行;民事责任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传染病的传播源主要包括患病人群、恢复期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律师为您解答了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