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被监护人应该了解哪些事项?
释义
    中国法律规定的被监护人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但各国对成年人成为被监护人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以及心神丧失常态的人。
    法律分析
    被监护人是指在监护关系中,处于监护之下的人。
    在中国,被监护人指中国法律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需要说明的是,各国对成年人成为被监护人的规定有所不同。
    被监护人为成年人,一般是指成年人被宣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指心神丧失常态的人,如精神病人以及老年痴呆等不能处理自己事情的人。
    拓展延伸
    被监护人知情权的保障与实现
    被监护人知情权是指被监护人在监护关系中有权获得相关信息并参与决策的权利。保障和实现被监护人知情权对于维护其合法权益至关重要。首先,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被监护人知情权的范围和内容,并确保其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其次,监护人应积极履行告知义务,向被监护人提供必要的信息,确保其了解重要事项。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监护人不滥用权力,保障被监护人知情权的实现。此外,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被监护人知情权的认识,促进公众对其权益的关注和保护。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和实现被监护人的知情权,确保其在监护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结语
    被监护人是指在监护关系中,处于监护之下的人。在中国,被监护人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成年人。被监护人为成年人时,一般是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精神病人或老年痴呆者。保障被监护人知情权对于维护其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法律应明确规定被监护人知情权的范围和内容,并确保其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监护人应履行告知义务,建立监督机制,防止滥用权力。同时,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被监护人知情权的认识,保障其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