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查询被告人身份信息 |
释义 | 应这样调取被告人的身份信息: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立案后申请法院调取; 2、向人民法院出具调查取证函,个人前往公安机关调取; 3、或者是立案钱委托律师调取被告身份信息。 一、被告人概念 被告人的意思是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在刑事案件诉讼中,被公诉机关指控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称作“被告人”,但在民事、行政案件诉讼中的被指控的当事人称作“被告”,提出指控的一方则称为“原告”,也就是说只有在刑事案件中才有“被告人”的称谓。 二、被告人享有哪些权利 1.有权参加法庭审理,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或者经审判长许可直接发问。 2.有权辨认物证、书证;有权了解未到庭证人的证言、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的内容,并提出意见。 3.有权阅读法庭审判笔录并请求补充、改正。 4.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5.有权参加法庭辩论,并在辩论终结后作最后陈述。 6.有权对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出上诉;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提出申诉。 7.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是否被起诉的网上查询方式:可以在人民法院公告网的“公告查询”一栏查询,也可以通过户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网站,或者是中级人民法院网站查询。当事人也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是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不知道被告身份证信息,如果已知的信息是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也可以起诉。起诉需满足以下条件:原告属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