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现财产申报漏报问题,该怎么办? |
释义 | 财产申报漏报需补报,漏报原因需说明。无正当理由不报告者将受处罚,包括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不按组织答复办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事项等。如漏报个人所得税,需携带税务登记证、经办人身份证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等资料前往地税局补申报,同时需缴纳滞纳金。如该事项构成其他违纪行为,将合并处理。 法律分析 财产申报漏报:应该补报,并说明漏报原因。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不按照组织答复意见办理、不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同时该事项构成另一违纪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合并处理。个人所得税全部漏报的需携带资料前去地税局补申报;需携带的资料有: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盖有公章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漏申报个人所得税需要缴纳滞纳金。 拓展延伸 财产申报漏报问题的法律应对措施 财产申报漏报问题的法律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财产申报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和组织对财产申报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其次,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明确申报的范围、内容和时限,并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大对财产申报漏报问题的惩治力度,严厉打击虚假申报和故意漏报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外,还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加强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财产申报漏报问题。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财产申报漏报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结语 财产申报漏报问题的处理应该及时补报,并说明漏报原因。若无正当理由未按时报告,包括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不按照组织答复意见办理、不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同时构成另一违纪行为,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合并处理。如个人所得税全部漏报,需携带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盖有公章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前往地税局补申报,并缴纳相应滞纳金。为解决财产申报漏报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加大惩治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