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男子恶意投毒毒死狗,是否构成犯罪? |
释义 |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以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源体等物质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调查。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行为和对公共安全的故意认识。量刑标准根据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定,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不等。 法律分析 恶意投毒的,可能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 投放危险物质罪指以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源体等物质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 犯罪构成: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放危险物质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如果存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而尚未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应按照刑法第114条论罪处刑;如果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发生了致人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应按照刑法第115条第1款论罪处刑。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按照刑法第I14条的规定,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应对投放危险物质行为足以造成公共危险有所认识。如果行为是出于过失而致人重伤、死亡的,应按刑法第115条第2款论处。与杀人罪不同:前者是要造成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或畜类严重中毒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后者只是以投放危险物质作为手段杀害特定的个人。 量刑标准: 处罚根据本条规定,犯投毒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结语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追查,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主体为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可能导致重大后果。对于该罪行,根据刑法规定,未造成危害后果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造成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这一量刑标准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四十四条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没收引进的外来物种,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六章 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 第五十六条 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经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批准: (一)采集我国重要遗传家系、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或者采集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类、数量的人类遗传资源; (二)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三)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 (四)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运送、邮寄、携带出境。 前款规定不包括以临床诊疗、采供血服务、查处违法犯罪、兴奋剂检测和殡葬等为目的采集、保藏人类遗传资源及开展的相关活动。 为了取得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我国上市许可,在临床试验机构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合作临床试验、不涉及人类遗传资源出境的,不需要批准;但是,在开展临床试验前应当将拟使用的人类遗传资源种类、数量及用途向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备案。 境外组织、个人及其设立或者实际控制的机构不得在我国境内采集、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