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案程序是怎样的?
释义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案的一般程序具体如下:
    1、立案
    环境管理股、监察大队、自然生态保护股、审批股等(以下简称职能部门)发现违法案件,应当场取证,在2日内填写立案呈批表,交法制股。
    法制股在2日内初审并提出意见,报分管局长、局长。
    分管局长、局长在3日内批准是否立案。
    2、调查取证
    职能部门派出调查人员(不少于2人)进行调查取证,应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调查要制作笔录,询问应个别进行。
    需要监测的,要制作监测结果报告,并由监测单位盖章和监测人员签名。
    3、审议
    经调查后确定不需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职能部门要填写《撤消立案审批表》交法制股,经分管局长签署意见后归档。
    对需要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职能部门提出初步处罚意见,法制股对案件违法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报局长审批。
    作出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吊销许可证或者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局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4、听取申辩与听证。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3日前,职能部门的调查人员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拟作出的处罚,以及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制作“申辩笔录”。
    对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吊销许可证或者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等重大行政处罚的,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其申请须在被告知3日内提出。
    听证按《行政处罚法》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听证主持人由法制股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职能部门的调查人员参加。
    5、签发
    法制股根据审议、申辩与听证结果,责成监察大队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由局长签发。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
    6、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在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由监察大队送达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送达具体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受送达人拒收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记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将处罚决定书留置受送达人住所或收发部门,即视为送达。
    7、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从《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执行。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执行的,由职能部门告知法制股,经局长同意后由监察大队负责承办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事宜。
    8、归档
    案件终结,由执行处罚的监察大队及时写出结案报告。
    案件办结后,办案人员应交协案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立卷归档。
    立卷归档的总原则是“谁办案、谁立卷”“一案一卷”。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将办案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按照材料齐全、排列有序、装订整齐、便于查阅的原则立卷归档。
    案件归档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私自增添或抽取案卷材料。
    一、听证会有法律效力吗
    依法举行的听证会是法律规定的,当然有法律效力。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是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的重要一环,在这过程中,相对人有可能提出很多案件承办人事先没有注意的事实和理由,同时,双方也对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进行辩论与质证,这对于查明事实,保证登记管理机关准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听证过程中,如果听证申请人提出的反驳理由可能推翻案件调查人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或者有从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案件调查人应当及时提请主持人中止听证,经过重新调查确认后再对有关材料进行质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