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妻见死不救致夫死亡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释义 | 妻见死不救致夫死亡的行为应这样定性:如果行为人见死不救的目的是为了使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处于他人无法救助的境地而致使其死亡,则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见死不救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或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则行为人构成遗弃罪。 一、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虽然在行为结果、犯罪主体、罪过形式方面相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二者主要的区别是: 1、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而故意杀人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只想伤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损害,并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对被害人的死亡属于过失,而故意杀人罪,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和杀人既遂是一致的,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故意伤害未遂不为罪,而故意杀人未遂构成犯罪,即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二、故意杀人未遂属于故意杀人罪吗 故意杀人未遂属于故意杀人罪。一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在此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有3点,分别是: 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所谓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或对人体器官正常机能的破坏,但是,只有给他人造成肉体上的暂时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刺激,不能认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杀人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犯罪的目的不同。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只想伤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损害,并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对被害人的死亡,属于过失;而故意杀人罪,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和杀人既遂是一致的,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杀人未遂,即死亡的结果所以没有发生并不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故意的内容的改变,只不过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某种原因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3、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故意伤害未遂不为罪;而故意杀人未遂构成犯罪。即构成故意杀人罪。 三、夫妻间有遗弃罪吗 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如果夫妻一方因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于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