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军人叛逃罪构成要件的是什么 |
释义 | 军事人叛逃罪的主旨是军人叛逃行为严重违背了军人的职责,危害了国家和国防的安全,必须依法惩处。客体要件包括国家军事利益和国(边)境秩序,客观要件包括在履行公务期间的叛逃境外或境外叛逃行为,主体要件为军人,主观要件为故意背离祖国的目的。叛逃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并危害国家军事利益才构成本罪。军人叛逃罪的处罚根据时间段和情节严重程度不同进行。 法律分析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军事利益和国(边)境秩序。军人不同于普通公民,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宁和维护祖国的尊严,是军人神圣的职责。《国防法》第56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军《军人誓词》也明确要求军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背离祖国”。显然,军人叛逃的犯罪行为严重违背了军人的职责,危害了国家和国防的安全,必须依法惩处。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拉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叛逃境外,是指行为人以背离祖国为目的,从境内叛逃至境外的行为。既包括通过合法手续出境而叛逃的,也包括采取非法手段出境而叛逃的情形。叛逃至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的,应以叛逃境外论。在境外叛逃,是指行为人以背离祖国为目的,因履行公务出境后擅自离队或者与派出单位和有关部门脱离关系,并滞留境外不归而叛逃。叛进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并且必须危害了国家军事利益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是因私合法出境后与派出单位和有关部门脱离关系,并滞留境外不归的,属于出走,不应认定在境外叛逃,但其如在境外有投敌叛变的行为,则可以投敌叛变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军人。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千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叛逃行为,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必须具有背离祖国的目的。行为人是否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应以其出逃的原因以及在境外的行为来分析认定。凡因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而出逃的,因触犯我国法律,为逃避制裁而出逃的,以及出逃后公开发表叛国言论的,投靠境外的反动机构、组织的,参与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申请政治避难的等,都应认定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行为人因贪图享受、求学、婚嫁和其他一些个人原因出逃,在境外没有实施上述背叛国家言行的,不应认定其有背叛国家的目的。在当代社会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如果有军人在战争年代或者平时叛逃,那么将会构成军事人叛逃罪,并且根据时间段和情节严重程度不同进行一定的处罚,战争年代可以从重处罚。 结语 军事人叛逃罪是严重危害国家军事利益和国境秩序的犯罪行为。军人作为保卫祖国的守护者,有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叛逃行为严重违背了军人的职责,危害了国家和国防的安全。根据《国防法》和《军人誓词》,军人必须忠于祖国,不背离祖国。本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在履行公务期间拉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叛逃行为且具有背离祖国的目的。军人叛逃罪的成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和处罚,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军事利益。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94修正):第六章 现役军官军衔的降级、取消和剥夺 第二十八条 军官犯罪,被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由法院判决剥夺其军衔。 退役军官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剥夺其军衔。 军官犯罪被剥夺军衔,在服刑期满后,需要在军队中服役并授予军官军衔的,依照本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四条 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