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是不是投毒后解毒属于犯罪既遂? |
释义 | 投毒后解毒是否构成犯罪既遂?投毒后解毒是犯罪既遂,取决于投毒目的是否达到。投毒罪处罚根据后果严重程度,可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在于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投毒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在于投毒罪是故意行为,而危险物品肇事罪是过失行为。 法律分析 一、投毒后解毒的是不是犯罪既遂? 投毒后解毒的是犯罪既遂。投毒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既可以是既遂也可以是未遂,要看对方的目的是否达到,以及投毒的目的。 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 二、投毒罪处罚 根据本条规定,犯投毒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造成极端严重损害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根据本条规定,犯投毒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造成极端严重损害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三、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实施的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投毒罪的既遂。如果已经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则应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罚。 四、投毒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如果行为人违反毒害性物品管理规定,也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但这种罪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且只能由过失构成;而投毒罪则不受这个范围的限制,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结语 投毒后解毒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投毒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的直接故意、实施犯罪的行为以及满足特定犯罪构成要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投毒罪的,若未造成危害后果,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投毒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后果严重与否。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相比,投毒罪更加重视行为人的故意主观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总则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总则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