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庭冷暴力何时可以报警? |
释义 | 家庭冷暴力不属于报警范围。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是指实施身心侵害的行为,包括殴打、捆绑、残害等。家庭冷暴力是指冷漠、不关心、停止交流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会采取措施制止暴力,提供医疗帮助和伤情鉴定。 法律分析 家庭冷暴力不能报警。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发生发生矛盾时,态度冷漠,对对方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得做所有家务等非正式暴力行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通过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频繁辱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心侵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报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拓展延伸 家庭冷暴力:如何判断并采取行动? 家庭冷暴力是一种隐蔽的暴力形式,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情感伤害。要判断家庭冷暴力,需要留意以下迹象:言语威胁、经济控制、社交隔离、情感操纵等。如果你怀疑自己或他人受到家庭冷暴力,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可以与亲友、专业机构或律师咨询。采取行动的方式包括:报警、申请保护令、寻求法律援助等。每种行动都有其利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重要的是,不要忽视家庭冷暴力的存在,寻求帮助并保护自己的权益。记住,你不是孤单的,有支持和帮助的资源可供利用。 结语 家庭冷暴力是一种隐蔽的暴力形式,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情感伤害。要保护自己,可以与亲友、专业机构或律师咨询。采取行动的方式包括报警、申请保护令等。重要的是,不要忽视家庭冷暴力的存在,寻求帮助并保护自己的权益。记住,你不是孤单的,有支持和帮助的资源可供利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