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1、存在高度危险作业的行为。高度危险作业常常是为了完成某项既定的任务,可能是生产经营活动、科研活动或者自然资源勘探等活动,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活动以及军队的军事活动一般不纳入高度危险作业的范畴。 2、有损害事实。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事实可以分为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害。其中,财产损害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人身损害包括致伤、致残、致死三种情形。 3、高度危险作业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鉴于高度危险作业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在因果关系的证明中,应当适当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只要受害人能够证明高度危险作业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为社会一般人的观念所认可的,相当因果关系就应当被认定为成立,除非加害人一方可以提供充分的证据推翻因果关系的存在。 一、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即: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三者适用的领域分别是: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于当事人均无过错但已经发生了损害后果的情形。 民法典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过错的存在判断行为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用,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其适用范围。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损害的发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规定由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归责原则;它是一种基于法定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其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有效弥补受害人因特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的免责事由 1、被侵权人故意。如自杀、自伤。 2、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一些客观情况。 3、自甘风险。自甘风险是指受害人原可预见损害的发生又自愿甘冒损害发生的危险,结果损害却真的不幸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