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判断名誉权受到侵犯 |
释义 | (一)侵权人的主观过错 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 (二)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 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 (三)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 (四)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 一、侵犯名誉权有哪些主要形式 侵犯名誉权主要有侮辱、诽谤等两种方式: (一)侮辱是指包括用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或一定的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比如在网络上用肮脏粗鄙的语言辱骂他人等。 (二)诽谤是指通过捏造或散布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捏造毫无事实根据的小道消息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散布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痛苦。 在实际生活中,侮辱、诽谤是最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小到日常生活的同学同事之间,大到企业公司之间。受侵害的名誉权的主体也并不限于自然人,还包括法人。如散布相关不实虚假信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公司的产品质量低劣,损害法人的名誉,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影响对方的经济收益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二、侵犯名誉权可能造成的损害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可能造成的损害有: (一)财产损害,在侵犯名誉权的情况下,会使受害人遭受财产的损害; (二)精神损害,被侵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在实际的侵犯名誉权诉讼中,法院一般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还会考虑受害人的谅解程度、侵权人的认错程度等方面,若受害人谅解了但侵犯人并不认错的,应当责令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