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追究个人对公司的诋毁行为? |
释义 |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标准包括违法行为、名誉受损、因果关系和过错。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商业信誉,涉及经济损失或停业破产等情况,应立案追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捏造事实诬告他人,企图使其受处罚,将受到拘留或罚款处罚。律师提醒保护权益需合理运用法律,同时遵守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从以下方面认定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诋毁公司立案标准 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涉嫌“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虽未达到前述数额标准,但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等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2.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三)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以上就是律师为您解答的内容,律师提醒您,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结语 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保护商业信誉和名誉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任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需满足行为违法、名誉被损害、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要素。对于诋毁公司的立案标准,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破产等情形,应予立案追诉。律师提醒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遵纪守法,成为一名良好的公民。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治安管理处罚的,将受到相应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