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从性质上来看,赠与合同属于诺成性合同,也就是说已经承诺就成立的合同。所以,当事人如果就财产赠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赠与合同就生效了,至于赠与合同的履行期限则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 但是合同生效并不意味这受赠人就获得了财产的所有权。财产赠予分动产和不动产赠予。动产以交付作为生效要件,不动产赠予则需履行法律规定的登记手续才可取得财产的所有权。 一、工资给父母算不算转移财产 行为人将工资给父母是一种赠与合同的行为。只要当事人能够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则可以自由订立合同,而不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本案中,行为人将工资给父母属于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而受赠人,也就是父母需要表示接受赠与,才能成立赠与合同,动产交付转移后即转移了财产。 二、父母有权将房产赠与外人吗 如果父母是房产的所有人并已经取得房产证,父母有权将房产赠与外人。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九条规定,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