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驾和醉驾公职人员如何处理? |
释义 | 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处理方法:一次诫勉教育,拘留为不称职并党纪政纪处分,事故后逃逸或隐瞒真相加重处分,单位多次酒驾主要领导追究责任。酒驾醉驾可申请复议:不服决定或有新证据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醉驾公安局通知单位:通常不会直接通知,但单位会知道。拘留时应通知家人,除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可能有碍侦查情形外,应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法律分析 一、公职人员酒驾醉驾怎么处理 公职人员醉驾的处理方法如下: 1.发现一次酒后驾驶的,给予诫勉教育,并通报批评; 2.因醉驾被拘留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因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或隐瞒事故真相,妨碍调查处理,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从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酒后或醉酒驾驶公车的加重处理; 4.发生酒驾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在单位,一年内发现多次或多人酒驾和领导班子成员酒驾的或一年内发现一次酒后驾驶公车的,一律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该单位不能评先评优。 二、酒驾醉驾可以申请复议吗 醉驾受到处罚可以申请复议原因如下: 1.只要当事人不服决定,或是有新证据提出就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2.即使被处罚当事人已经签字,但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仍然可以申请复议。相关法律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其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醉驾的行政复议期一般是六十日。驾驶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三、醉驾公安局会通知单位吗 醉驾和单位没有直接关系,通常不会的,但即使不通知,单位早晚也会知道的。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后,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家人,有碍侦查的情况除外。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结语 公职人员酒驾醉驾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理。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公职人员的醉驾行为,一般会给予诫勉教育、通报批评等处理措施。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隐瞒事故真相等严重后果的情况,将依法依纪从重处理,并加重对酒后驾驶公车的处罚。同时,如果单位发生多次酒驾或领导班子成员酒驾的情况,单位主要领导也将被追究责任。对于酒驾受到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公安局在拘留醉驾人员时不会直接通知单位,但单位很可能会得知这一情况。公安机关在拘留人员后应尽快通知家属,除非涉及侦查安全等情况。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