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银行贷款利率存在哪些陷阱?如何防范? |
释义 | 法律分析:银行贷款利率存在多种陷阱,如“低息诱饵”、“利率调整”、“罚息”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审查合同、注意利率变动、及时还款等方式进行防范。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 合同一经订立,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利害关系人认为合同有违法情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百一十三条 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也可以请求调解机构调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有权依法查询、了解商品或者服务的有关情况,并要求经营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相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以虚假的方式宣传商品或者服务。 第二十七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商品、服务的质量、安全标准,不得欺诈消费者,不得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贷款过程中应当审查合同,注意利率变动,及时还款等方式进行防范,一旦发现违法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