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证人必须出庭作证的条件有哪些
释义
    (一)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要求:
    1.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
    2.证人出庭作证,法院应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
    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
    4.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二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1、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
    2、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3、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
    4、证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
    5、证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第四十二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根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就证人能否正确表达意志进行审查或者交由有关部门鉴定。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
    第四十五条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法庭应当告知其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一、只有证人证言有效吗
    只有证人没有证物,法律规定证人证言也算是合法有效的证据,但仅凭证人也难以认定,可能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具体要以法院对案件的争议性、证人的智力状况、证言的合理性等方面综合判断。《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五条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
    (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第七十八条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形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第1款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该条明确了法院具有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力,前提是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第206条对于条文中的具有“正当理由”的情形规定如下:
    (一)在庭审期间身患严重疾病或行动极为不便的;
    (二)居所远离开庭地点且交通极为不便的;
    (三)身处国外短期无法回国的;
    (四)有其他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对于本应强制出庭的证人如若出现了上述情形也是可以通过其他不出庭的方式提供证据,体现了诉讼便宜主义和一定的人文关怀。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