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房产法定继承人顺序 |
释义 | 一、房产法定继承人顺序 1、法定继承人顺序及范围: 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配偶、子女。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代位继承人: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列如:A有子女B,B先于A故世,则A故世后,B的子女C成为B的代位继承人,对A的遗产享有继承权。 3、转继承人: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如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尚未实际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时便已故世的,其应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份额转由该继承的法定继承人(见第一部分)转继承。列如:A有子女B,B先于A故世,在分割B的遗产前A亦故世。则A的父母C、D,配偶E,子女F是A的转继承人,对A应继承B的遗产部分享有继承权。如存在代位继承人、转继承人的,申请继承权公证时应与其他法定继承人一同到场。 二、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相对于遗嘱继承而言的,亦即非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以外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将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可参加继承的继承人、继承人参加继承的顺序、继承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因而法定继承并不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仅是法律依推定的被继承人的意思将其遗产由其亲近亲属继承。 三、法定继承适用的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被继承人生前未与他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或虽订立遗赠扶养协议,但只处分了部分遗产,或协议已失去法律效力的。 2、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遗赠,或虽立遗嘱、遗赠,但只处分了部分遗产,或所立遗嘱、遗赠无效或部分无效的。 3、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4、遗嘱继承人放弃遗嘱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领遗赠的。 5、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受遗赠人丧失遗赠受领权的。 四、继承常见问题有哪些?需要请婚姻家事律师吗? 【风险提醒】一般继承纠纷主要有侵权和非侵权纠纷,由于继承人对遗嘱的效力、遗产的范围和数额、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问题认识不一而产生纠纷,或者是发生非法处分、侵害继承权的行为,导致了继承纠纷。 【专家建议】发生继承纠纷的概率比较高,该怎么有效避免这些风险呢?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发生了继承纠纷,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加以解决: 1、自行协商;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但不论哪种方式和您处在哪种阶段,专业律师建议你先进行法律咨询,专业处理继承纠纷的律师将为你一对一分析案情,针对性给到可能存在的几类风险以及规避的方式,减少非必要的财物损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