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限期劳动合同赔偿方式 |
释义 | 单位欠工资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要体谅但不是无限度地体谅,单位要确保员工工资为首位考虑;如果是主观原因欠工资,员工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违反者需支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一通常,单位欠工资,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单位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经营不善导致不能按时发工资,这种情况要体谅单位,但是也不是无限度地体谅,单位要确保员工工资为首位考虑要素,确实是无法继续经营,要考虑如何妥善安置。 二如果是主观原因欠工资,如习惯性拖欠或者恶意拖欠,把员工的工资作为一直要挟,或者长期挪用工资用于其他用途,则员工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包括试用期员工)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1、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拓展延伸 无限期劳动合同的违约赔偿方案 无限期劳动合同的违约赔偿方案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未约定的情况下,当一方违反了合同约定,需要支付给对方一定的经济赔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违约赔偿方案可以包括补偿金、违约金、损失赔偿等多种形式。具体的赔偿金额和方式需要根据违约程度、损失情况、合同约定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制定赔偿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公平、合理、合法的原则,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明确约定违约赔偿方案,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结语 合理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合法合同关系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单位欠工资的情况,客观原因下应体谅单位的困难,但也需确保员工工资为首位考虑。若是主观原因,员工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法律规定,单位应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否则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劳动行政部门也可责令单位支付报酬,并追加赔偿金。双方在劳动合同签订前应明确约定违约赔偿方案,以保障双方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