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详解工伤鉴定流程 |
释义 | 工伤鉴定是对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的行为。鉴定流程包括申请评定、提交材料、交纳鉴定费、鉴定会审议和结果领取等步骤。 法律分析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工伤鉴定流程如下: 1、因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2、鉴定者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于每周一、二、三、五来做鉴定。 3、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交纳200元鉴定费。如材料不全,由我办出据委托诊断后,再来鉴定。 4、鉴定办于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予以公布。 5、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天后,由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拓展延伸 工伤鉴定程序与申请要点 工伤鉴定程序与申请要点是指在发生工伤后,雇员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工伤鉴定,并且了解申请工伤鉴定的关键要点。首先,雇员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工伤,并尽快就医,确保伤情得到妥善处理。其次,根据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规定,雇员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工伤鉴定申请表、医疗证明、事故发生经过等,以便提交申请。同时,雇员还需了解工伤鉴定的程序流程,包括鉴定委员会的组成、鉴定时间和地点等。此外,雇员还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和证明材料,以支持工伤鉴定的申请。通过正确了解工伤鉴定程序与申请要点,雇员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获得合法的工伤待遇。 结语 工伤鉴定是在职工申请工伤鉴定后,经过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进行评定的过程。鉴定范围包括劳动能力、停工留薪期、护理等级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等。申请工伤鉴定时,职工应提交相关材料,并了解鉴定程序与要点。及时报告工伤、就医处理、准备申请表和证明材料,以及了解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时间地点等都是关键。保护自身权益,获取合法待遇,请正确了解工伤鉴定程序与申请要点。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