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差钱被起诉会不会坐牢
释义
    一、差钱被起诉会不会坐牢
    不会
    1、如果仅是欠钱,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坐牢的。
    2、银行到法院起诉,胜诉之后,如果你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在对方借钱不还的情况下,出借人到法院起诉的一般是属于民事案件,由于不会涉及刑事犯罪,因此也就谈不上坐牢。除非经法院判决生效且执行,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才可能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此时借钱人才有可能坐牢。个人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偿还能力,仍然恶意透支信用卡,金额在5000元以上,且逾期期间逃避追查或者经催收三个月仍不还款的,也会以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若持卡人恶意透支后,主动归还全部透支款项,可以减轻或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我国法律对主观故意逾期的持卡人的惩罚力度更大。
    二、遇到借钱不还的老赖怎么办
    首先,申请执行公证的债权文书。
    1、债权人可以在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时,通过公证程序将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如果债务人不还钱,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是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决定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执行的依据。
    债权公证的程序:
    (1)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向公证机关出具委托书;
    (2)公证员应当亲自办理公证事务,不得委托他人办理应有自己完成的公证事务;
    (3)公证人员遇有法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
    (4)依法送达公证书。公证书应送达给当事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并由其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
    (5)签发执行证书。公证机关签发执行证书时应当核实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事实情况,以免被执行人对给付内容提出疑义,注明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和申请执行的期限。
    2、对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其次,可以申请支付令。
    ①符合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1)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
    (2)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3)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②递交申请书。
    递交申请书到债务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③法院受理申请,发出支付令。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④债务人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3、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4、最后,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还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5:12